護智中心-保健園地
 
失智症的早期檢測
2010 /03 /10  楊淵韓 醫師
 
佛光山慈悲基金會護智中心主任 /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目前失智症相關機關統計下,台灣約有14萬的失智症人口。然而在我國之前對南台灣老人的ㄧ項人口學的研究,卻顯現出目前台灣有著極早期認知功能缺損的病人,在65歲人口中至少佔有著10.2%,其中在75歲以上的人口中更至少佔有著13%左右,如此高的數據更明顯地告訴我們極早期失智患者或是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病人,通常大多沒有被檢測出來,但是這一群患者若到更嚴重時才被看出後,其臨床治療的效果卻十分的有限,因為大多數細胞已被破壞,縱使阻斷了失智症本身的病程,但細胞無法再生,相對地功能也不能恢復,從此些觀點來看,更突顯了早期失智症檢測的必要性。

  一般而言,早期失智症的表徵除了常見的記憶功能變差之外,另有更微細的改變,如空間辨識感的能力下降等。然而ㄧ般常用的篩檢工具受到量表本身的限制,而使其臨床上的功效有所限制,例如常用的簡易智能狀態檢查工具(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常會遇到對受過高教育程度或未受教育的病人較無鑑別力,即所謂的天花板效應(Ceiling Effect)和地板效應(floor effect),有此些效應乃是因為MMSE量表本身強烈地受到教育程度而影響,也就是說MMSE對於極高和極低的受教育的對象,較無檢測的能力。

  就因如此,失智症的正確診斷已有一定程度上的困難,因為需要一位良好的醫師具備足夠的知識,且要有十分配合的資訊提供者或照護者,才能有較正確的診斷。然而若是要在更早期發現或診斷出極早期的失智症時,在相較於目前對一般失智症的診斷而言,更需要花費相當大的時間和財力,為了兼顧臨床上對極早期失智症診斷的準確性,以及在面對普羅大眾的失智症篩檢時的便利性,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阿茲海默氏研究中心發展出一項8個問題的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在經由我們翻譯和確認其信效度後,已在2009年世界阿茲海默氏症大會發表,該篩檢量表的應用上著重於目前和過去的日子比較時,在經由正確的訓練和宣導使用之後,若受測者的這8個問題其中有2個問題有改變時,受測者有可能有極早期的阿茲海默氏症,雖然如此,但也不必驚慌,這只是一個篩檢量表,真正失智的與否,尚需要專門的失智症診療醫師來做最後的確認。

  在大眾一起做極早期的阿茲海默氏症篩檢和積極參與失智症的防治工作之下,我們希望能減少更多家庭的遺憾,也讓今天的失智不再失望,明天的失智症治療更有希望。
 
.相.關.新.聞.
2018/ 06/ 22 人間社記者 彭高鳳 大樹報導
2016/ 09/ 10 人間社記者 心履 關島佛光山報導
2016/ 07/ 27 人間社記者 轉珀 多倫多報導
2016/ 07/ 27 人間社記者 轉珀 多倫多報導
2015/ 11/ 24 人間社記者 心得 首爾報導